OBJ_BUCH-1189-002.book Page 199 Thursday, June 20, 2013 12:54 PM
维修
气动工具只能交给合格的专业人员修理。 修理工具
时只能换装原厂零,配件。
棘轮扳手安全规章
检查机器的铭牌是否清楚可读。 必要时得向制造厂
商索取新的铭牌。
如果工件,附件甚至气动工具本身破裂了,可能会
有零件以相当高的速度向外弹出。
在操作机器,修理或维护机器时,或是在替气动工
具更换附件时都要佩戴耐撞击的防护眼镜。至于所
需的保护程度则应该针对个别用途分别评估。
提携气动工具时,千万不可以开动机器。 转动中的
工具接头可能夹住衣服或头髮,进而造成伤害。
戴上贴身的手套。 压缩空气会让气动工具的手柄变
冷。温暖的手对于震动比较不敏感。宽松的手套可
能会被卷入转动中的机件内。
手要远离扳手座和转动中的安装件。千万不可以握
住转动中的安装件或传动装置。 您可能会受伤。
在狭窄处操作机器时必须特别小心,手臂得远离支
撑装置。 产生反击时手臂可能被压伤或夹伤。
操作者和维修人员的身体架构必须能够承担和操控
既大且重而且功率强劲的气动工具。
如果气动工具发生任何不预期的状况时都要保持沉
着,这些状况可能因为反弹或气动工具破裂而造
成。此时要握好气动工具,并且身体和手都要维持
在能够抵挡上述意外状况的位置。 这些预防措施可
以防止受伤。
使用辅助工具来应付反作用扭力,例如支撑装置。
如果无法使用辅助工具则要使用辅助手柄。
如果供应气流中断了或气压降低了则必须关闭气动
工具。 此时必须检查气压,待气压回升到标准值后
再开动气动工具。
使用气动工具时,操作者可能在执行与工作有关的
活动时在手,手臂,肩膀,颈部或其它的身体部位
有不舒服的感觉。
要采取最舒适的姿势操作本气动工具。要确保稳固
的持机姿态,并且得避免不良或无法保持平衡的工
作姿势。在长期操作机器后,操作者得改变持机姿
势以避免不适和疲劳。
如果操作者有以下的症状,如持续恶心,不舒服,
心悸,疼痛,发痒,发麻,烧灼感或僵硬的感觉
等,千万不可忽视这些警讯。此时操作者应通知其
雇主并且向合格的医生咨询。
在冲击过程中不要触摸任何套筒或附件,这样会提
高因振动而导致割伤、烫伤或碰伤的危险。
只能使用工作状态良好的冲击套筒。 手动套筒和附
件如有缺陷,在使用冲击扳手时会碎裂并被抛出。
使用合适的侦测器,以便找出隐藏著的电源线的位
置。或者向当地的供电单位索取相关资料。 钻穿电
Bosch Power Tools
线会造成火灾並遭受电击。损坏瓦斯管会引起爆
炸。 如果水管被刺穿了会导致财物损失。
避免接触带电的电线。 本气动工具不具备绝缘性
能,若与带电线路接触可能导致触电。
在进行抛光、割锯、研磨、钻孔或其他类
似的工作时所产生的尘埃可能引起癌症,
畸形胎或基因突变。上述尘埃可能含有以下物质:
铅,来自含铅的颜料和油漆;
–
–
结晶土,来自砖块,水泥和其他的砌墙材料;
砷和硌酸盐,包含在经过化学处理的木材中。
–
犯病机率的高低,取决于人体曝露在有害物质中次数
的多寡。为了降低感染的危险,务必要做好工作场所
的通风措施,而且工作时要穿戴正确的防护装备 (例
如能够过滤细微粉尘的特殊的防尘面罩) 。
戴好耳罩。 暴露在噪声中会引起听力损伤。
在工件上加工时会制造额外的噪音,采取适当的防
范措施可以避免噪音的干扰,例如当工件上出现类
似敲击的噪音时,则要使用隔绝材料。
如果气动工具配备了灭音装备,必须确保在使用气
动工具时工地上有该灭音装备,而且该装备必须能
够正常的运作。
振荡可能会损坏神经系统和阻碍手掌,手臂的血液
循环。
如果您发现手指头或手掌发麻,发痒,刺痛或变白
了,则要停止操作气动工具, 必须立刻通知您的雇
主并且向医生咨询。
不可以使用已经磨损或不合适的框架和延长件。 它
们可能会增强振动。
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支架,平衡器或平衡装备
来支撑气动工具。
握持气动工具时不可以太用力,但是要在符合手掌
- 反应力的前提下握稳工具。 在增加握机力量的同
时,可能会更加强振荡力。
如果得使用通用 - 旋转离合器 (爪齿离合器)则必
须装锁定销。使用 Whipcheck - 软管固定装备,以
便当软管和气动工具或软管彼此之间的连接不良
时,可以提供适度的保护。
不可以握着软管来提起气动工具。
使用大的扭力工作时,必须支撑好起子机,例如使
用托架。 使用高扭力工作时可能产生危险的反击,
在机器上安装支撑装置后可以减轻反击。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必须使用悬挂或固定装置,必须
先固定好气动工具然后再连接供气装置 这样可以
防止使用者因为疏忽而起动气动工具。
代表符号
以下符号可帮助您正确地使用本气动工具。请详细阅
读各符号及它们的代表意思。正确地瞭解各符号的含
义,可帮助您更有把握更安全地操作本气动工具。
中文
| 199
3 609 929 C64 | (20.6.13)